王运武 博士

时间:2014-09-16浏览:997设置


一、基本情况

   王运武(1980),男,山东聊城东阿人,2002年毕业于聊城大学教育传播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27月至20057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20059月至20086月在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技术、摄影专家陈琳教授,20089月至2011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技术专家黄荣怀教授,20138月至20147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师从Chen Wenli副教授,现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

l        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数据库成员,徐州市科技咨询专家。CSSCI期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开放教育研究》外审专家,《中国医学教育技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杂志编委,《教育技术期刊》(Scient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杂志编委,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会员。

l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l        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

l        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独立、第一作者CSSCI论文16篇),在《人民政协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等报纸发表论文多篇,发表EIISTP论文2篇。

l        硕士学位论文获2009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l        多篇论文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等征文评比中获奖。

l        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情报参考》、《教育文化论坛》、《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教育技术学科网等媒体转载。

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目前主持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二、学术兼职

1.        201410月,被聘为第十九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15“C1:学习科学、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子会议议程委员会委员。

2.        20148月,被聘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评审专家。

3.        2014 9月,被聘为《开放教育研究》(CSSCI)杂志审稿专家。

4.        20144月,被聘为第十八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GCCCE 2014)“C1:学习科学、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子会议议程委员会委员。

5.        2014 4月,被聘为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审稿专家。

6.        2014 4月,被聘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杂志审稿专家。

7.        20143月,被聘为《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核心期刊)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

8.        20134月,被聘为《信息传播科学》(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特约审稿人。

9.        20131月,被江苏师范大学聘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10.    20128月成为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SICET)会员。

11.    20126月,被聘为《远程教育杂志》(2012-2014 CSSCI排名第17)外审专家。

12.    201111月,被聘为《教育技术期刊》(Scient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杂志编委。

13.    20113月,被《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数据库》收录,专家库证字第0705号。(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06年建立)。

三、出版的著作、教材、软件

1.      王运武 著,《基于协同理论的数字校园建设的协同机制研究》(33.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2月。首部将协同理论引入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著作,首部倡导利用协同理论指导数字校园建设的著作。

2.      王运武 陈琳 著,《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37.7万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月第1版。

3.      顾明远 石中英 主编,刘臻 刘冬雪 王运武撰写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54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月。

四、发表的论文(注明刊物层次)

(一)           期刊论文

1.        朱明月王运武,《国内数字校园研究综述分析:基于2010-2012年文献》(1万字),《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2.        魏先龙王运武,《近十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研究综述》,《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第2期。

3.        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教学与管理》(核心期刊),2015年第6.

4.        杨曼王运武,《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技术研究》,《教学与管理》(核心期刊),2015年第3期。

5.        王运武,《来华留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月下总第343期。

6.        魏先龙王运武,《基于信息构建理论的教育网站建设研究》,《教学与管理》(核心期刊),2014年第33期。

7.        周静王运武,《近十年中国远程教育学习者辍学问题研究综述》,《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8.        杨曼王运武《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综述》,《中国医学教育技术》(科技核心期刊),2014年第4期。

9.        王运武,《让学习更开放和灵活:新兴模式和方法——首届开放及灵活教育国际会议(ICOFE2014)综述》(1万字),《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10.    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研究》,《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9期。

11.    王运武周静杨曼,《新兴技术如何变革高等教育——<2014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深层次解读》(1.1万字),《中国医学教育技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4年第4期。

12.    王运武,《中新教育技术发展比较研究》(1万字),《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5期。

13.    王运武,《中国台湾地区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其启示》(1.2万字),《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4期。

14.    刘菊王运武,《关联主义知识观要义阐释——网络时代知识变革的视角》(1.3万字),《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2期。

15.    于长虹王运武,《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1万字),《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3年第10期。

16.    魏先龙王运武(通讯作者),《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概览及其启示》(1.2万字),《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3年第9期。

17.    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13年第10期。

18.    李小刚靳素丽王运武,《教学视频支持下的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7期。

19.    王运武,《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辨视角》(1.5万字),《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3年第2期。

20.    方兵杨成王运武,《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1.2万字),《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2年第6期。

21.    王运武,《协同学视野下的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建设中的战略协同与团队协同》(2万字),《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2年第7期。

22.    王运武,《实现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八种作用机制》(1.8万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2年第3期。

23.    王运武陈琳,《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医学教育技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2年第1期。

24.    王运武,《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产生及其提升策略》(1.5万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2年第1期。

25.    王运武,《科研新手到专家的必备技能——学会学习隐性知识》,《科技导报》(核心期刊),2011年第28期。

26.    王运武,《协同学视野下的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系统的协同进化与协同发展》(1.1万字),《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1年第10期。

27.    王运武,《协同提升数字校园价值——基于数字校园建设案例的分析》(1.2万字),《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1年第9期。

28.    梁德深王运武詹斌黄剑文,《毕业论文指导平台与普通网络方式实现指导的差异》,《现代计算机》,20118月中旬刊(核心版,总第371)

29.    王运武,《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2万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扩展源)201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11教育技术栏目索引

30.    梁德深陈胜兵王运武,《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网络教学支持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韶关市三种远教机构为例》(1万字),《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1年第2期。

31.    王运武,《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3期。

32.    陈琳王运武徐华平,《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0年第12期。

33.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王运武,《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1.1万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扩展源)2010年第6期。

34.    孙杰王运武赵兴龙,《课堂话语分析初探》,《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10年第9期。

35.    王运武,《国外中小学数字校园:进展与启示》,《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0年第5期,转载于《教育情报参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10年第11期、《内蒙古教育》2013年第19期、《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2010年第4期、《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第2期(文摘)

36.    王运武,《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的思考》,《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0年第4期,转载于《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2010年第3期。

37.    王运武,《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的历史变迁——兼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9年第5期。

38.    陈琳周惠颖徐华平王运武,《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3期。

39.    王运武,《教育信息化发展亟需转型》,《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转载于《教育情报参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9年第5期。

40.    陈琳王运武,《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1.2万字),《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 2009-07全文复印

41.    王运武陈琳,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2.36万字),《开放教育研究》(核心期刊、RCCSE权威期刊、CSSCI2008年第3期,P37-46

42.    王运武陈琳,《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8年第8期。

43.    王运武,《对国外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84期。

44.    王运武《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中国教育信息化》(CSSCI扩展源)20081期。

45.    王运武,《我国香港和台湾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其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0712期。

46.    王运武《思辨中演进的教育技术学》1万字),《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711期。

47.    王运武《功能情境主义与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研究》20075期。

48.    王运武王太昌,《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3月第120期。

49.    王运武,《关于美国教育技术概念演化的分析与思考》,《教育技术导刊》2006年第6期(总第018期)。

50.    王运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增刊,收录于《全国基础教育论文集》,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教学论文入选荣誉证书

(二)           会议论文

1.      Wang Yunwu,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tus Investig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and Its Training Strategy.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and Flexible Education, 16-17 January 2014, Hong Kong.

2.      Jie Sun, Cui Kang, YunWu Wang. Analyses on Hierarchical Model of Teaching Skills Based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Volume 216, 516-521.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Environment, Ecoinformatics and Education (CSEE2011), August 21-22, Wuhan, China. (EI, ISTP) Accession number: 20113614305173.

3.      Yunwu WANG, Lin CHEN.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in Edu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Volume 13). 2011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CCSSTA2011), August 4-7, Huangshan, China.(ISTP)2011年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

4.      陈琳 王运武 徐华平 刘连启,《立足学科建设,创建教育技术学人的数字化学术家园——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回顾与展望》,发表于2010年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ETIF2010)论文集《深化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韩锡斌 徐福荫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5.      王运武,《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的思考》,录用于第五届全国教育技术博士论坛(The 5th Doctoral Foru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TDF2009),200910月。

6.      王运武,《转型期教育技术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表于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论文集《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陈琳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

7.      王运武,《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录用于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博士论坛(The 4th Doctoral Foru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TDF2008),200810月。

8.      王运武 陈琳,《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录用于第六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7论文集(光盘版),2007.10

9.      王运武,《对国外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录用于第六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7论文集(光盘版),2007.10

10.王运武,《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表于《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上册),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6)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三)           报纸

1.      王运武,《重构教育信息化产业生态链》,发表于《人民政协报》,第5645期(2010-05-26)第11版。

2.      王运武,《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第217(2009-06-10)02版。

3.      王运武,《为国储才建奇功敬文精神永流传》,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校报-第401(2008-10-20)-第03第3

4.      王运武,《教育技术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发表于《聊城师范学院报》(2002年更名为《聊城大学报》),第9期 总第340期(2001414)。

五、获奖情况

1.        2014 年度,被江苏师范大学评为校先进工作者。

2.        《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世纪变迁》,王运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号:JSSKL2014JS003

3.        《从专科到博士——有梦想总会成真》,王运武,徐州市委教育工委我的青春故事汇征文荣获三等奖。

4.        《教育信息化人才立体、多元创新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陈琳、蔡国春、李子运、黄如民、王帆、王运武,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

5.        “教育技术学科网”,王运武席春荣徐华平刘连启王健,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一等奖,2012.12

6.        《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网络教学支持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韶关市三种远程教育机构为例》,梁德深陈胜兵王运武,第八届全国成人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7.        “教育技术学科及专业发展的创新探索实践”系列论文,陈琳王运武张琪徐华平黄如民,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10

8.        《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思考》,陈琳周惠颖徐华平王运武,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

9.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王运武,北京师范大学“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征文二等奖,2009.9

10.    《转型期教育技术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王运武,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征文一等奖,2009.8

11.    《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王运武,江苏省2009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9.7

12.    《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价值哲学、社会学、生态学视角》,王运武,2007年中国教育技术年会征文二等奖,2007.11

13.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王运武陈琳,第六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7)征文二等奖,2007.10

14.    《功能情境主义与教学设计》,王运武,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技术委员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工科专委会(华东北)2007年会征文三等奖,200787

15.    《移动无线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王运武,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师范院校专业委员会教育技术征文二等奖,2006.11,证书编号:063030

16.    20084月,获得研究生朱敬文特别奖学金。(徐州师范大学朱敬文特别奖学金每年评定2名)

17.    2001年,获聊城大学教育技术系(已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学术科研奖;象棋大赛三等奖;聊城大学网页大赛三等奖,摄影大赛鼓励奖。

六、研究、教学、建设和改革项目

1.   主持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促进教育变革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1462221172014.7-2016.12

2.   参与“深圳市罗湖区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规划(2014~2017)”研究(2014.5- 2014.8

3.   主持2012年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高校教育信息化协同建设理论与模式研究12XWR0122013.1- 2014.8

4.   主持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C8801212011.6- 2014.8

5.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揭示聋人认知规律及其无障碍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BCA1100252011.7-

6.   独立承担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CX07S_006r2007.8-2008.6

本课题从文化、哲学、生态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视角下透视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探讨了中外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演进、内涵和意义,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中外(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教育信息化,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外数字化教育资源,中外教育信息化法规、标准与评价,中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外教育信息化产业,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研究成果:出版著作《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一部,在《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按原计划圆满完成了科研任务。

7.   独立承担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07YW0512007.6-2008.6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课题资助项目——“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圆满完成科研任务。

8.   参与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工作规划及评估实施方案研究(2010.7-2011.4

本研究主要包含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工作规划、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两部分内容。研究成果将为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实施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促使中小学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9.    参与北京市29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申报评审工作(2010.8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依据专家意见和数字校园布局发展的需要,从申报数字校园实验校的38所中小学中,遴选了29所作为首批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参与整理分析了29所中小学数字校园申报方案,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试验校专家评审指导会”。

10.参与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Partners in LearningPiL)二期创新教师项目评估工作(2010.8

该项目对“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二期创新教师项目”进行评估,形成了三个评估报告:《2009年度PiL创新教师培训项目监测报告》、《“携手助学”项目年度评估报告(FY2009)》、《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二期创新教师项目基线调研报告》。参与了项目评估报告的修改工作。

11.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建设部分”解读撰写工作(2010.32010.4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和教育部特聘教授石中英博士为主编,组织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兄弟高校的相关研究人员,合作编写出版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一书。参与撰写了“规划纲要”第十九章“教育信息化建设部分”。

12.参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评审工作(2009.12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北京市从2009年起利用3年左右时间开展市属高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工作。作为科研秘书,参加了“北京市属高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申报评审会”,入校考察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7所北京市属高校。

13.参与北京市38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申报方案评审工作(2009.12-2010.1

为贯彻北京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学校信息化进程,200977日,北京市教委召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启动大会,并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实施方案》,决定从2009年起,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开展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参与了北京市38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申报方案的评审工作。

14.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批准号:BCA060016)子课题《基层三种远程教育机构(电大、奥鹏中心、高校中心)教学支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以韶关市境内三所远教机构为例》(2009.2-2011.1

该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批准号:BCA060016)的子课题。该课题对多所对多所基层远程教育机构(包括县级电视大学、奥鹏学习中心、高校学习中心)的三种网络教学支持服务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三种网络教学支持服务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对各自亟待解决改进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本地师资,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和着力点,探索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网络教学支持的模式(型)的可能性,以达到完善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的教学支持的目的。

15.参与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及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项目(2009.3-2010.3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担负着支撑首都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进程,引领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已取得辉煌成就,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十二五”期间如何发展,需要更好地承担起支撑北京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任。在此背景下,对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及数字校园评估规范进行研究,是一项能够为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推进提供决策参考的有意义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1)课题组经过广泛的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和研究情况,结合专家建议,先后十易其稿,撰写了《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评审稿。(2)课题组经过广泛的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和研究情况,结合专家建议,先后五易其稿,撰写了《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主要包含“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总论、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环境比较研究、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系统分析、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技术分析、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实施建议”共五部分内容。(3)课题组经过广泛的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和研究情况,结合专家建议,先后五易其稿,撰写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主要包含“研究概述、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内涵、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建议、中小学数字校园中的问题研究、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共五部分内容。(4)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撰写了《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及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项目调研及专家咨询会纪要》。

16.参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教师教育课程共享方案”设计(2009.9-2011.11

免费师范生培养是国家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水平,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重大举措。“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应用项目是构建上述国家级教师教育培养服务基础设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免费师范生的未来工作环境、未来从业岗位等特征决定了免费师范生培养中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增强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等能力的迫切需求,为免费师范生打造信息化支撑下的学习体验环境和职业能力发展环境是服务于国家基础教育长远发展的大事。

项目组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研制了“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该方案包含“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应用项目的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实施进度、政策支持及保障条件等。

17.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Cyber Network for Learning Languages)的可行性研究(2009.1-2009.5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征,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保持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对话,以保证世界各国进行更广泛、更均衡的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建设和平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将是整个人类的损失。保护濒危语言,就是保护人类的文化。每个国家都应该为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保护语言的多样性贡献力量。

项目组对设立一个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多位专家的工作成果,撰写了“总干事关于建立由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草案)”,内容涉及“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之可行性,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的地位,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的管理、主要目标、优先行动领域、工作计划、技术路线、财务安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领域、建议的决议草案”等内容。

18.参与教育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处网络教育从业者专业化培训平台设计与测试工作(2008.12-2009.4

网络教育从业者专业化培训平台是对全国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网络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及技术人员实施专业化培训的培训。

参与“网络教育从业者专业化培训平台”的功能设计与测试工作。

详见:现代远程教育从业者培训网

19.参与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子项目“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示范”(2009.1-2009.3

“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示范”项目是国家发改委“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中“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的十大新增应用示范子项目之一。

参与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门户、教师教育学研支持系统、教师教育实践支持系统、教师教育评价系统、教育见习远程观摩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详见: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

20.参与江苏省委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横向课题《江苏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规范》的研制(2007.12-2008.5

《江苏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规范》主要包含“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总体要求、网络多媒体课件素材规范”两部分内容,于2008年被江苏省委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采用。

21.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CA0600952006.12-2009.3

该课题旨在通过分析研究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情况,提出聋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理论,优化设计可起示范作用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进而促进聋教育学习资源建设水平的提升,为使聋人以平等的地位和有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创造一些条件。

研究团队设计开发了系列聋教育数字化资源:《手语900句视频》、《手语视频电子书》、《手语动画100句》、《中国聋教育资源网》、《聋童言语康复训练软件:妙语快车(第二版)》。

22.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研究(2007.5-

“教育技术学科网”是由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省教育技术学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费支持建设的公益性网站。本站的建站宗旨:用你我智慧共建教育技术学的交流研究平台,共享优秀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服务教育,服务社会。

截至20121019日,该网站总页面流量为9,634,978,共计来访6,669,198人次,年访问量达100万人次。教育技术学科网受到教育技术学界的广泛关注,正成为教育技术学人的重要精神家园和





返回原图
/